從幾十元的“陪聊盲盒”,到上千元的定制“虛擬戀人”,近年來,虛擬陪伴服務已成為年輕人在網絡上尋求心靈慰藉、吐露心聲的新興手段。但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虛擬陪伴背后存在收費套路、內容曖昧、未成年人參與等諸多問題。專家認為,陪伴經濟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也要謹防“甜蜜”背后的陷阱。(3月15日 新華社)
在當下的網絡時代,有些人心靈得不到慰藉,便習慣從網絡上尋找共鳴。的確,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向家人、朋友傾訴煩惱,在網絡上反而能夠一吐為快。但是,從網絡中獲得的短暫認同與陪伴,只會起到暫時的麻痹效果,并不能使我們從孤獨的沼澤中掙脫出來。需要警惕的是,虛擬的網絡陪伴很有可能讓我們陷入更大的孤獨當中。
拿“盲盒對象”這種陪聊服務來說,一個盲盒客服陪聊幾十分鐘就要收費幾十元。如果是全天候的虛擬戀人,甚至需要收取上千的服務費。消費者花錢購買了這種陪聊服務,未必能夠達成自己的預期——也許你想要的是觸及靈魂的交流,但對方想的卻是如何誘導你開通更高價的服務,來實現(xiàn)賺錢的目的。服務過后,該孤獨的依舊孤獨,但本該留在錢包里的錢,卻已經不知不覺地被對方套走。
如果只是損失了金錢,還不算難以接受,因為“網絡陪伴”的本質,就是花錢購買虛擬陪伴的服務。更嚴重的情況是,許多想要尋找認同感的人,陷入了陪聊構造的“溫柔的陷阱”之中,難以自拔,留下不可逆轉的心理創(chuàng)傷。要知道,許多陪聊的門檻并不高,隔著一道屏幕,無論是平臺還是客戶,都很難判斷陪聊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果陪聊精通心理學,就很容易令那些單純的客戶陷入情感依附之中。據(jù)一些購買陪聊服務的人稱,在陪聊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一種偽親密的假象,而這起假象都需要用金錢來支撐。一旦金錢輸出停止,所有的溫柔都會化作泡沫消失得無影無蹤。
《中國青年報》曾面向社會做過一個關于上網體驗的民意調查,調查人數(shù)將近兩萬,涉及到三十個省份。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 63.6%的人感覺花費過長時間上網讓人“變得內向”;還有 57.3%的人覺得整日依賴或沉迷于社交網絡使人“更加孤獨”。可見,那些想要從網絡上獲得陪伴的人,并不能真正填補內心中的空虛,反而使得自己與現(xiàn)實的距離越來越遠。
對于想要排解孤獨感的人來說,與其花錢去購買虛擬陪伴,不如敞開心扉,和現(xiàn)實中的家人與朋友來一次真正觸及靈魂的交流。很多時候,并不是網絡上的人比現(xiàn)實中的人更好,而是屏幕可以營造出一種假象,而現(xiàn)實卻缺少了這樣一層濾鏡。愿我們能夠坐下來敞開心扉,愿大家都能謹記,網絡中的虛擬陪伴終究替代不了現(xiàn)實中的真情。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lián)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