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7日發(fā)表其150周年特刊,獨家分析考察了從1900年至今,上千本研究期刊的數千萬篇科學論文的引用情況和參考文獻,從而揭示科學研究的面貌在歷史上的改變。分析發(fā)現,本世紀前10年,最常見的關鍵詞是“細胞”、“量子”、“DNA”、“蛋白質”和“受體”。
一篇圖片特稿對《自然》150年歷史上出現過的407189個發(fā)表項目進行了數據分析,其中包括146330篇研究內容。分析顯示,在過去的二十年中,論文署名的貢獻者人數有所攀升,尤其是在生物醫(yī)學領域,這反映了合作研究的增長;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女性作者發(fā)表的科學論文的百分比似乎有所增加,但趨勢尚不明確,這是因為用于分配性別的算法在早期不夠完善;而從發(fā)表研究論文的科學家原籍國可以看出,幾十年來,研究論文已經變得更加國際化。
圖片特稿著重描述了每十年在單個標題和摘要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所謂“科學關鍵字”。特寫文章則進一步追蹤了五個“科學關鍵詞”的變化情況——19世紀70年代,最常見的五個詞分別為“極光”、“太陽”、“流星”、“水”和“地球”;而在本世紀前10年,最常見的關鍵詞變成了“細胞”、“量子”、“DNA”、“蛋白質”和“受體”。這意味著,早期更多的研究是對大型自然現象進行詳細觀察,而今已經變得更為專業(yè)化。
在一篇社論中,《自然》重新承諾了支持科研、服務全球科研共同體、傳播全球科研成果的使命:研究、科學、知識、學問——無論我們如何形容為追求真理而探求證據的過程,這些價值觀正體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這項分析為紀念1869年11月4日《自然》創(chuàng)刊號付梓迄今150年,該分析還挖掘了88637篇《自然》論文各自之間的聯系,并以網絡的表現形式發(fā)表于周年特刊的封面。
研究人員發(fā)現,如今的科學論文從涉及和影響的學科數量來說,均超過歷史上任何時間,這也凸顯出跨學科思維的不斷發(fā)展。美國東北大學網絡科學家巴拉巴斯及同事寫道,“隨著研究人員、科研文獻和知識體量的日益增長,科學事業(yè)不斷跨界融合。”(張夢然)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